战疫情 | 西北大学的科研担当
学校第一时间集结科研力量,紧急推出了西北大学“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紧急科研专项引导基金”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科研专项”。
应急科研专项重点支持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围绕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社会舆情分析和引导、政府应急管理等10个方向开展研究,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及特殊时期的社会治理提供理论及对策支持。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
专项引导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和团队简介
成果转化类
项目一名称:2019-nCoV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研发及在县级医院的临床应用
项目负责人:崔亚丽、惠文利
所在单位:生命学院
项目和团队简介:崔亚丽教授、惠文利副教授课题组致力于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研究。研发团队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项目资助下,发明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本项目拟在团队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针对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的迫切需要,开发出可以快速检测新冠病毒核酸的适宜技术,使患者筛查和临床应用能够快速下沉基层医院,加快疾病防控的网格化管理,助力县级医院和疾控中心的合作,实现疫情的管控。项目二名称: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感染关键糖靶点及其阻断剂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铮
所在单位:生命学院
项目和团队简介:团队李铮、孙士生、关锋教授、法国院士张勇民教授和吴少平副教授,主要从事功能糖组学、糖蛋白质组学及糖链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分子机制、设计和合成抗肿瘤与抗病毒活性等方面糖类物质的研究。本项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感染关键糖靶点及发展其阻断剂,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糖链受体在新冠状病毒生活周期和病毒演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结构功能,还可以揭示易感人群易感的分子机制,更有助于新型疫苗及药物的设计。
项目三名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开发
项目负责人:戴鹏高
所在单位:生命学院
项目和团队简介:团队主要从事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基因检测技术的建立,体外诊断试剂的开发以及注册申报,积累了丰富的基因检测技术、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临床试验以及注册申报方面的经验,已成功开发出10余种基因检测类产品,并获得体外诊断试剂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针对新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体确诊和早期筛查,开发出高灵敏度的多重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并已经实现大规模生产,实现疾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
项目四名称:多变量复杂环境中新型冠状病毒荧光探针即时检测技术研发
项目负责人:李剑利
所在单位:化材学院
项目和团队简介:项目团队聚焦仿生合成化学、功能分子构建及生物光敏探针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4篇(影响因子6.0以上17篇),总引次数1549,H指数22。本项目基于分子设计合成,自主研发对目标病毒具有即时特异性识别的荧光探针检测试剂。该技术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为靶标,采用受体模型基触发分子发光团重排变构实现光敏OFF-ON型表达,具有抗干扰性强、简便快速、易扩展等特性。
项目五名称: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新药蛋白酶抑制剂DG-17/35体外药效学研究与评价
项目负责人:杨东元、刘恩周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项目和团队简介:以项目负责人杨东元、刘恩周主持开发的抗艾滋病新药蛋白酶抑制剂DG-17/35为供试样品(已有实验数据显示DG-17/35具有较强的抗HIV病毒活性并完成2期临床部分研究工作),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临床分离毒株的体外药效学研究与评价。项目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夏桂民教授、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张磊砢研究员合作开展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临床分离株的体外药效学探索研究与评价,确定DG-17/35是否能有效治疗冠状病毒新型肺炎,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数据支持。
项目六名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防护措施的改进及心理干预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雷小航
所在单位:西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控感科
项目和团队简介:项目负责人雷小航作为陕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控感组副组长,目前在武汉市九院工作,主要从事医院控感方面的研究工作。本项目主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和心理状况进行研究。
项目将解决:(1)完善和改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减轻高强度防护用品下颜面部压力损伤;(2)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监护病房支援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其心理压力。
项目七名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早期快速筛查试纸的开发项目负责人:熊裕焱
所在单位:医学院
项目和团队简介:熊裕焱教授团队主要从事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病理学的基础研究,以及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面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疗资源紧缺、疑诊者或是无症状的接触者必须要去医院做CT和核酸检测、检测试剂盒或者试纸条无法完成家庭自测和核酸检测试剂盒缺乏等问题。本团队拟采用金磁微粒标记免疫层析法检测痰液的肺炎肺损伤生物标志物,开发家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早期快速筛查试纸条。
项目八名称:稀有人参皂苷类增强免疫力和体力支撑产品开发
项目负责人:范代娣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项目和团队简介:项目《稀有人参皂苷类增强免疫力和体力支撑产品开发》由范代娣教授为课题负责人,团队主要从事高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药效、药理等研究工作。本项目针对目前“新冠肺炎”感染人数持续增加且临床无特效药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预防和治疗、辅助治疗及体力支撑作用的产品,拟开发产品中稀有人参皂苷可调节免疫促进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分泌,预期可显著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新冠肺炎”概率,治疗用或辅助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并降低死亡率。
项目九名称:中药复方消毒防护用系列产品开发
项目负责人:邢连喜
所在单位:生命学院
项目和团队简介:项目针对病菌传播和感染的重要环节,挖掘中药抗菌消毒作用的经典古方,筛选广谱抗菌或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天然中草药,开发具有杀菌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消毒系列产品。项目组由西北大学、陕西疾控中心和新型校企研发平台多位常年从事中药、消毒产品研发、疾病控制管理等研究及工作的人员组成。项目产品可广泛用于空气、环境、污染物消毒和个人防护消毒,避免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以达到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专项引导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和团队简介
基础研究类
项目名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功能性受体ACE2在眼部角膜和结膜细胞中分布表达研究
项目负责人:汪耀
所在单位: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项目简介:据报道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眼睛结膜感染,但缺乏实验证据。为给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实验依据,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陕西省眼科研究所汪耀副研究员、刘先宁研究员、王小东主任医师和王亚妮副研究员组成研究团队,依靠长期从事眼科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将结合临床,针对最新研究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功能性受体ACE2蛋白,开展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眼部角膜和结膜细胞中ACE2蛋白表达量和分布、以及表达差异性与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探讨防止眼部感染病毒的临床预防对策。
项目名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病时空演化机理与防控对策
项目负责人:李钢
所在单位:城环学院
项目简介:西北大学“人地关系与空间安全”特色优势科研团队以地理学为核心,注重多学科交叉融通,长期关注过去两千年以来的蝗灾动态和过去一百年以来的人口拐卖,打造“天灾+人祸”特色优势研究方向,持续辐射和拓展新兴领域。本次课题拟基于多源时空大小数据,综合运用地理学与流行病学等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遵循“分布演化-影响机理-防控对策”的逻辑思路,重点解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病的时空演化过程、传播扩散模式、多维影响因素、情境防控预案等科学问题。
项目名称:抗2019-nCoV中药药效物质的计算机虚拟筛选及抗病毒活性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杨
所在单位:生命学院
项目简介:团队主要从事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药理活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虚拟筛选研究。本项目主要针对开发研制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有效药物进行研究。项目拟通过药效团、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等计算机虚拟筛选和抗2019-nCoV活性筛选实验,从抗病毒中药中筛选抗2019-nCoV的有效成分。通过虚拟筛选与活性实验相结合,发现具有抗2019-nCoV活性的中药小分子先导化合物,为从中药中开发抗2019-nCoV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也为“抗新型冠状病毒斗争”贡献一份力量。下图为本团队发现的2019-nCoV 3CLpro结合口袋(红蓝色显示)和前期筛选出的中药小分子。
项目名称:野生动物携带病源微生物及其传病机制的危险性研究
项目负责人:沈立新
所在单位:生命学院
项目简介:生命科学学院沈立新、邢连喜教授团队、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刘建书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西安分院李保国教授、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布病防控所和空军军医大学,对与人类接触密集的野生动物进行重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研究,分析其重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及其近缘种,根据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及食物链关系,评估其致病危险性,该基础研究结果对于与人类密集接触的野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可能引起的潜在重大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名称:芳基二酮酸Des 化合物的设计、 合成及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抑制活性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庆超
所在单位:化工学院
项目简介:本团队主要专注于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一直致力于利用天然产物化学和合成化学的手段开发具有药用价值的小分子化合物,尤其针对抗肿瘤、抗糖尿病及抗病毒等小分子药物的开发与研究。本项目主要针对缺乏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SARS-CoV-2) 有效药物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为这次疫情后续提供可能治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先导化合物或候选药物以期能达到治愈COVID-19疾病的目的。
项目名称: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诊断与预后研究
项目负责人:吕海蓉
所在单位: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项目简介: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医学影像中心硬件设备先进,担任此次课题研究的团队重点从事胸部影像诊断,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能力。此次研究主要针对新冠肺炎的早期影像诊断、疾病演变过程中CT变化规律以及患者预后追踪等,预期研究成果将为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参考。
在前期的积累和应急响应下,西北大学科研工作者已在新冠肺炎防控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01
生命科学学院崔亚丽教授团队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开发,已通过陕西省药监局的现场核查并推荐至国家药监局,申请进入应急审批通道,同时也在陕西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院申请了注册检验。
生命科学学院李铮教授团队重点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感染关键糖靶点展开研究,该项研究成果有望分析得出各类人群唾液中半乳糖结构的变化,确定易感人群的分子标志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阻断剂,以期达到更好防控效果。
生命科学学院戴鹏高教授团队依托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及时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目前已成功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双重荧光PCR法),正在积极开展国家药监局注册申报工作。
图:稀有人参皂苷Rk3 & Rh4对骨髓和脾脏中细胞因子的促分泌作用
生命与科学学院邢连喜教授团队致力于中药复方消毒防护用系列产品开发,联合三八妇乐集团已开发三款产品,其中“黄芩金银花消毒液”已获生产许可批量生产,对缓解消毒液紧张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
生命科学学院沈立新、邢连喜教授团队、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刘建书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西安分院李保国教授、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布病防控所和空军军医大学,对有关野生动物进行重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研究,分析其重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及其近缘种,评估其致病危险性,该研究结果对于与人类密集接触的野生动物病原微生微可能引起的潜在重大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任保平教授就西安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若干措施(暂行)》接受《西安日报》记者专访,从“保障供应、平抑物价和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和分析。
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信息来源/ 科技处 社科处 等 编辑/ 李琛
我们一起等待玉兰花开